行业资讯分类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新闻发布会实录betvlctor网页版登录

  betvlctor网页版登录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批复中明确《规划》是广东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要求广东要做好规划实施,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广东成功实践。

  9月2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本场发布会是“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发布会第五场,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

  大家上午好betvlctor网页版登录!欢迎大家出席由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国务院的批复中明确:《规划》是广东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要求广东要做好规划实施,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广东实践。

  今天我们召开广东省的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betvlctor网页版登录,他们是: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先生,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朱江先生,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会长马向明先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先生。

  首先,请胡建斌先生介绍《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和亮点等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自然资源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相关情况。

  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作出了明确部署,开启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系统性、整体性和重构性改革。

  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我省于2019年7月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编制《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过程中,我厅组织规划、地理、土地管理、生态、农业等领域17家省内外技术团队开展了深入全面的专题研究,并广泛征集公众意见。规划初稿形成后开展了多次专家咨询和意见征集,依法依规完成了社会公示、规划听证、专家论证以及规划环评、稳评等工作。《规划》先后通过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审议,于2023年8月8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批复指出,《规划》是广东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广东实践。

  《规划》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为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规划》全文共有13章,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3章,明确了全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要求任务、指导思想、目标愿景和总体格局。第二部分包括4-9章,按“四空间、两体系”规划了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第三部分包括10-11章,重点阐述了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总体策略。第四部分包括12-13章,重点阐述自然资源利用管理和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

  《规划》提出以“世界窗口、活力广东、诗画岭南、宜居家园”为发展愿景,着力把广东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区、开放包容智慧的宜居家园”。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三区三线”为基础,优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一链两屏多廊道”的网络对流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在农业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巩固“四区一带”农业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都市农业区、粤东精细农业区、粤西高效农业区、粤北生态特色农业区四大农业功能片区和南部蓝色农业带建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

  在生态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筑牢“三屏五江多廊道”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南岭生态屏障、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蓝色海洋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强化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等骨干水系保护,构筑以重要水系、森林带和海岸带为主的生态廊道,强化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在城镇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完善“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促进珠江口西岸、湛茂地区一体化和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

  在海洋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强化“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海洋空间格局,推动大汕头、大红海、环大亚湾、环珠江口、大广海、大海陵六大湾区和雷州半岛的海洋资源整合,优化珠江口、大亚湾、川山群岛、粤东、粤西五大岛群功能布局,促进陆海协同发展。

  《规划》是我省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规划》融合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空间管控要求,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反映了广东发展的新特征,具有以下的特色亮点:

  一是以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为导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规划》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主体功能区等方面,从空间安排、要素保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规划》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将省级65个专项规划中涉及的3000多个具体项目以及各类开发平台叠加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矛盾冲突,做到“应保尽保”,为广东未来高质量发展、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提供空间支撑。

  二是以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为基础,突出底线约束和空间引领。《规划》把划定“三区三线”作为规划的基础,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形成可考核、可审计、可追责的划定成果。通过“三区三线”的划定,确立了“一核两极多支点、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框定了城镇发展的“底盘”和基本面,也落实优势互补、差异化配置资源的要求。

  三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落脚点,着力塑造高品质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空间保障,推进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设施空间“应保尽保”,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圈建设,积极响应快递物流、充电桩、共享单车、停车场等新的生活需求,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生活便利度。《规划》还从统筹优化城市水系与绿地网络布局、开敞空间体系、林相塑造等角度提出提升空间品质的要求。

  四是以广东自然人文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为依托,着力彰显广东特色。《规划》认真分析梳理广东在自然地理地貌、岭南文化、生物多样性、海洋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提出“加强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四位一体’的魅力岭南体系”“推动珠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拓展蓝色发展空间”“积极推动‘三旧’改造”等内容,力求彰显广东特色。

  五是以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建立健全规划传导机制。《规划》以“规则、指标、结构、名录、位置、分区、边界”七大类传导载体,明确核心内容的传导机制,指导下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提出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水平。同时,《规划》配套建设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监管。

  接下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也真诚希望广大媒体朋友加大对《规划》的宣传解读,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

  前面的介绍中,提到《规划》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请问朱江总规划师,划定三条控制线对广东的未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习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三区三线”的划定与管控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特点与重大创新,是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实施底线约束的重要抓手,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性、引领性、约束性作用的重要基础。

  我省作为全国“三区三线月开始,按照国家部署,开展了三轮试划工作,最终成果于2022年10月获准使用。全省共划定了耕地保有量2755.3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524.15万亩;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千米;并将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对于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全方位夯实了我省粮食安全根基。按照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全省96.74%的现状稳定耕地纳入耕地保有量。

  二是保持了我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南岭国家公园(拟设立)在内的自然保护地、主要江河水系和山脉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都纳入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三是在保障发展空间的同时,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全省的重大发展平台、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均已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内。

  在规划中,我们也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三区三线”的各项管控措施。

  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到市、县、镇,做到上图入库。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加快推动建立“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双平衡”。

  二是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分级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什么是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列举了10种类型,包括管护巡护、保护执法、科学研究、防灾减灾救灾、军事国防、疫情防控等活动及相关的必要设施修筑,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活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科普宣教,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通讯和防洪、供水设施建设,依据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开展的生态修复等等。具体、全面的规定可以查阅自然资发〔2022〕142号文。

  三是强化城镇开发边界对开发建设行为的刚性约束作用。城镇开发边界内,各类建设活动严格实行用途管制,加强与水体、绿地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其他控制线协同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外,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

  当前,广东正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工作,《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是如何落实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要部署。《规划》对以上重要部署都给予了响应,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优化城镇体系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支撑“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通过建立省-市-县-镇各级规划传导机制,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形成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着力提升县城、中心镇的要素配置水平。同时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要手段,系统实施农用地整理、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

  第二,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空间为导向,支撑“制造业当家”和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合全省产业集群布局特征,引导珠三角核心区突出创新驱动、沿海经济带突出港产联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突出生态优先。

  二是提升产业平台发展质量,通过实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与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制度,实施“退散进园、退污进绿、退低进高、退劣进优”工程,有序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等产业平台高标准建设。

  三是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将全省基础较好、集中成片以及其他重要的工业用地纳入工业用地控制线管控,稳定工业用地总量,促进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和规模集聚,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

  第三,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

  一是维育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带,建立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加大重点区域林相改造力度,营造类型多样、色彩斑斓的林相林貌。

  二是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体推进南岭山地等四大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湛江雷州半岛海域等七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建设,构筑全球候鸟和珍稀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形成联通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生境廊道,高质量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

  三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治理,以国土绿化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陆地生态系统修复,加快完成适宜造林空间的造林绿化,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请问《规划》在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珠三角区域空间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哪些构想和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4月,习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规划》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湾区建设以及打造“黄金内湾”的指示部署,文本中专章谋划提出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主要包括:

  《规划》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空间格局,进一步细化并明确区域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工,提出强化港深、澳珠合作,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引导重点发展平台、科技创新节点沿重要交通廊道集中布局,强化轴带支撑作用,促进跨界地区空间协调布局betvlctor网页版登录,提升大湾区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第二,突出关键领域合作,从多领域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空间统筹协调的举措。

  一是在共谋创新发展平台上,大力推进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依托科技(学)城、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要素流动畅通的跨境合作平台,支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二是在共塑优质共享的魅力宜居环境上,重点建设跨界一体的都市生活圈,强化连通港澳的轨道交通连接,以城市中心区和枢纽门户地区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及区域影响力的活力节点,加强与港澳民生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标准对接。

  三是在共筑绿色安全的美丽韧性湾区上,建设“北屏南湾、蓝心碧廊”的生态安全体系,加强与港澳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

  《规划》提出依托各类重点平台,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向环珠江口地区集中配置,预留重点平台扩区空间,对重点战略区域予以重点谋划和资源保障。统筹推进环珠江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跨海通道布局建设,做好环珠江口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空间管控和整治修复,将“黄金内湾”打造为国际一流的湾区门户。

  前面介绍中,提到《规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魅力岭南体系,请问对此可以作更具体的介绍吗?

  广东是一个地域文化浓郁和自然景观独特的省份,具有通山达海的地域景观本底、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互促的文化特色。《规划》深刻领会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和文脉传承的论述和指示精神,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好地域的特色多样性,突出文化传承和风貌塑造,提出构建由自然、流域、人文、城乡“四位一体”的魅力岭南空间体系,充分展现我省山海相连的地域景观、碧道成网的流域风光、开放包容的人文特质、风格各异的城乡特色,营造全域美丽国土空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珠三角地区,立足水网密布、山水田城有序交织的自然本底,维护岭南水乡特色和挖掘桑基鱼塘文化景观遗产复合价值。在沿海经济带地区,充分发挥广东海岸线长、类型丰富的优势,打造贯通东西、浪漫风情的黄金海岸,建设“南海镶边、岭南丝路”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依托南岭山地“山林茂、水口清、田野广、屋隐林”的环境基底,加强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各类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展现山林野趣、俊秀瑰丽的南岭山水胜境。

  全省有河流水系2.4万条,总长超10万公里。《规划》提出统筹流域沿线各类文化资源与遗存的保护利用,将流域整治与文化保护传承有效结合,着力打造珠江文化带和建设韩江、鉴江历史文化长廊;同时以大江大河和骨干水道为基础,以万里碧道和绿廊、绿带建设引领流域景观塑造,串联碧道、古驿道、绿道、健身步道形成自然文化遗产游径网络,充分展现江河流域风光。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规划》提出推动构建国家遗产保护空间体系,加强传统岭南文化遗产、海丝侨乡文化遗产、近代革命及红色文化遗产和改革开放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与利用,完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落实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和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管控要求。同时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增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侨乡文化是我们广东的特色,我们在《规划》中提出深入挖掘华侨历史遗存,传承侨乡文化,加强对侨界名人故居祖屋、侨特色历史建筑等侨乡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汕头、潮州、江门、梅州等地建设侨乡文化重点展示区域。

  《规划》提出统筹考虑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形象定位,着力彰显和而不同的城市形象,例如现代都市突出打造自然山水本底与时尚繁华有机融合的国际都会形象,历史文化名城突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古城形象。同时突出风格各异的城镇特色和多样文化的乡村风韵,充分展现国土空间多样性特质。

  《规划》为广东的未来描绘了美好的空间蓝图,想请问朱江总规划师,接下来在保障规划的实施落地方面有什么考虑?

  规划很重要,实施是关键。国务院批复指出,《规划》是对广东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同时将更加注重从健全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大群众参与等方面保障规划实施落地,具体包括:

  首先,《规划》明确了纵向及横向的传导要求,确保规划的目标任务得以有效传导和实施。

  在纵向传导上,《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空间格局和重大任务,通过指标控制、分区传导、底线管控、名录管理、政策要求等方式,逐级落实到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

  比如指标控制方面,《规划》设立了广东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标体系,包含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水域空间保有量、“三旧”改造完成面积等12项指标。这些指标都会分解到市县镇,确保落地实施。在底线管控方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都是底线,不仅有数量上的管控,而且全部上图入库。在分区传导方面,《规划》落实了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同分区有不同的政策指引。在名录管理方面,《规划》设立了自然保护地目录、历史文化资源目录、重点项目目录等,既有要保护的重点,也有要保障的重点。

  随着《规划》的批复,我省将加快推进市、县、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科学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管理。

  在横向传导上,完善省直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建立专项规划编制清单,指导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编制。

  其次,《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步建设了省市县三级通用、上下贯通、横向连通的“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运用于规划编制的数据分析和规划实施的智慧化监测。该系统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采用“全省统筹、分类实施、云端部署”的模式,融合了国土现状、规划、管理审批、社会经济等 300 多项数据,设立了 214 项分析评估监测指标,运用于规划编制中的数据分析、基本控制线划定、项目落图和规划实施中的用途管制、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以及规划实施动态监测。

  最后,《规划》建立了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和维护机制以及规划实施考核监督体系,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是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并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动态进行维护。

  二是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确保规划管理行为全过程可回溯、可查询。

  三是将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督察、自然资源及相关部门执法监管机构工作重点,构建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规划公开制度,推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全流程、多渠道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规划》是对广东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我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期待你们更多精彩的报道。

Copyright © 2012-2018 betvlctor网页版登录|Enter-on line(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25604号-2